思科进军影音市场的原因是什么?

[摘要]近日,据报道,思科将以50亿美元收购数字电视技术公司NDS集团及其债务。此次收购NDS是公司两年多来进行的首笔大规模交易。钱伯斯的这一决定与当前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越来越“软”相关,也符合其一贯“顺应市场潮流”的领导作风。

(中国软件网讯)近日,据报道,思科将以50亿美元收购数字电视技术公司NDS集团及其债务。同时,思科CEO约翰·钱伯斯还向媒体透露,无论NDS的总部在哪个国家,思科也都会对其发起收购。这显示出其进军影音市场的决心,同时业内专家表示,思科进入视频行业,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延续市场趋势追随者作风

虽然思科是硅谷中最为积极收购的公司之一,但此次收购NDS是公司两年多来进行的首笔大规模交易。钱伯斯的这一决定与当前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越来越“软”相关,也符合其一贯“顺应市场潮流”的领导作风。

在电视产品市场中,除了传统的电视生产厂商外,一些软件厂商也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产品开发。据悉,苹果已经开发自己的互联网电视产品系列;英特尔一直都试图将其芯片加入到电视和机顶盒中去;而谷歌也正在尝试通过基于Android系统的谷歌电视(Google TV)来提高自身在这一市场上的地位。

资深产业观察员沈闻涧告诉记者,思科进入视频行业,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方面是当前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越来越“软”,以软件驱动硬件企业的发展,苹果、谷歌等美国企业的快速崛起,并积极抢夺日韩等全球消费电子硬件巨头们的市场份额和地盘,反映出当前互联网时代“吃软不吃硬”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对于思科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原有的业务架构与当前的视频产业融合,特别是将重心放到未来全球无所不在的视频。众所周知,除了电脑、手机之外,电视被认为是消费者在工作、旅途之外,家庭使用频率最多的显示终端。因此,抢占家庭客厅、抢占生活休闲的视频,电视所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更为重要的是,电视的背后是当前全球软件驱动硬件、视频内容决定硬件配置的新趋势。

并购弥补重组业务不足

通过钱伯斯在思科发展历程中的历次转变,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在温和外表下有着惊人野心的人,但是钱伯斯并不是神。

2011年对于钱伯斯和思科而言,可以用“动荡”来形容。这一年,公司业务受到了Juniper、惠普、华为等公司的挑战,市场份额下滑,钱伯斯意识到不断扩张的危害,进行空前的大幅度裁员。由此,多家机构甚至投资者喊出钱伯斯“下课”的口号。美国瑞穗证券分析师甚至暗示思科已经不再需要钱伯斯,另外一家投资公司雷诺则认为,思科应该聘请前IBM总裁郭士纳来带领公司走出困境。但思科董事会还是给了钱伯斯三年的时间。

而后,钱伯斯继续对思科进行了业务重整,精简其销售、服务和技术事业部门,将业务集中在数据中心虚拟化、云计算、视频等五大领域。而视频业务被钱伯斯称为“新语音”,并视之为公司增长支柱之一。因此,业界人士认为,此项业务投入巨资并不足奇。

沈闻涧表示,目前全球社会和经济都处在一个互联网生活当中。作为一家立足于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企业,钱伯斯为了推动思科的发展和成长,当前已经不能简单地依靠内部组织架构和业务扩张来推动,而是要充分借助外部的并购交易来完成。可以说,思科当前所发出的一系列并购的声音,正是踏上全球经济互联网化的浪潮和主旋律。可以肯定的是,思科将会在并购中获得快速发展的动力,思科更需要借助并购这种力量来抢占互联网市场快速涌现的商机。

整合资源全力进军新市场

从此次收购来看,钱伯斯决心非常明显,就是要从一个网络基础供应商转向内容及消费品制造商。思科在声明中表示,期待NDS的并入能加速数字电视和网络的整合步伐。收购NDS有助于向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扩张,NDS已在这些市场上发展壮大。

据悉,NDS的主要业务是开发用于帮助客户通过TV和机顶盒等各种设备来交付电视节目及其他内容的软件。该公司还为网络应用提供电子安全解决方案。

沈闻涧表示,钱伯斯决定从工业商用市场向终端市场,从网络基础供应商的产业链上游开始向内容和消费品终端商的布局,反映出其认识到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不是由企业来决定产业,也不是由产业链来决定消费需求,而是消费需求在决定企业和产业链的发展方向。

对于这种转型,是否会对思科造成较大的影响?沈闻涧表示,对于思科而言,其进入影音视频领域,不只是简单地提供内容,还是立足于视频技术全套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思科仍做其最擅长的,避免其最陌生的领域,这也符合钱伯斯个人的求稳作风。

但沈闻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说:“当前对于思科而言,不只是要表达收购的决心,关键是要加快并购交易的进程和速度,为企业构建新的增长体系和发展通道。否则,很可能会遭遇来自新兴国家和新兴企业的不断冲击与挑战。同时还要注意各国对于相关领域的政策限制和政策保护措施,避免陷入政策控制下的市场商业开发,这会极大地拖累并延长思科在新兴产业的投入回报周期。”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