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指责唯冠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摘要]无论是无视大陆iPad商标权属瑕疵执意入市,还是在与作家版权纠纷中表现出来的傲慢,都彰显了苹果自身对知识产权的藐视。而借助壳公司暗度陈仓的行为,也不见得高洁到哪里。

(中国软件网讯)无论是无视大陆iPad商标权属瑕疵执意入市,还是在与作家版权纠纷中表现出来的傲慢,都彰显了苹果自身对知识产权的藐视。而借助壳公司暗度陈仓的行为,也不见得高洁到哪里。一个负责任的公司,也要有为自己的失误买单的勇气,技术创新者也要恪守企业本分,一味的持财狂傲,最终要付出的可能不仅是金钱,还有公司形象的代价。

苹果与唯冠iPad商标案二审已过去三周有余,二审结果仍未出炉,但这厢苹果与唯冠之间的口水战,却从未停息。近日,苹果再次挑起战火,公开发布声明指责深圳唯冠故意误导法院和公众,试图从苹果公司获得更多的利益。

按照苹果的说法,此前深圳唯冠诱导苹果去跟台北唯冠签约,只是为了避免将商标转让费支付给当时在中国大陆的债权人,根本就是有心为之,而实际苹果应该对中国大陆iPad商标拥有所有权,此番唯冠试图从苹果已经支付了转让对价的商标上获取超额利益,对苹果而言是不公平的。

对于初次听到苹果此番爆料的人,可能难免给唯冠的小人之姿再加一份嫌恶。确然,这样看上去就可以理解为何苹果会跟台北唯冠签约的同时忘记了深圳唯冠,而且,这种曲线救国的招数,也确是颇带着点微妙可信的中国特色,不像是远渡重洋来的苹果能想出来的诬陷之词。但是,笔者还是想提醒围观者冷静下来,回想一下这个一会儿正义凛然一会儿又委屈万分的苹果,看看它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看看它是否有资格去指责唯冠?

首先不可否认,唯冠的小人搭便车做法,不值得提倡,确有违背商业道德之处。但是苹果也未必高洁到哪里。苹果当初收购唯冠的iPad商标,也是先注册了一个壳公司IP公司,才得以难以想象的3.5万英镑将全球多国iPad的商标权收入囊中。诚然,在国际上有惯例,在商标权此类的的知识产权转让中,是看收购人来讲价钱的,也就是俗话说的“看人下菜碟”。收购方的实力、声名和身份,往往决定了商标权转让的价格高低。并且,这种为了防止被人“看人下菜碟”而注册壳公司,来达到低价收购的行为,已然被当做一种国际通用的做法来效仿。但是比较一下,这种所谓“国际通用”的惯常手段,也难免有商业欺诈的成分在里面,即便是被当做了商业惯例,又能高尚到哪里呢?这也难怪唯冠多次指责是被苹果低价骗取了其在全球多国的iPad商标。

再者,苹果一向自诩为在知识产权方面如何的楷模,但实际上,苹果在中国与作家的版权纠纷一直未曾停息。大家可以搜搜看,在苹果应用商店中,有多少侵权作品在免费提供?而据作家爆料,在面对中国作家的侵权申诉之时,苹果往往是偷偷摸摸下架了事,但对作家提出的道歉赔偿等要求却从来都不回应。且这种行为不仅仅在中国,在全球也早已成众矢之的。

同时,这种对知识产权的藐视和傲慢,在iPad商标案中也十分明显。其实不管在最初的iPad商标权交易中,是否双方都忽视了中国大陆的商标权问题,而当2010年苹果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在寻求工商部门解决无果的情况下,仍选择了无视商标权属瑕疵,悍然在中国大陆开放销售iPad相关产品一年有余,真不知道是该说苹果无知,还是道其彪悍。

无视中国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且无诚意去弥补当初的失误,苹果而今的窘态怨得了谁?

时至今日,翻旧账不肯和解的还是苹果。笔者多次重申,来中国赚钱,必须尊重中国的法律,任何一个自持傲慢的跨国公司,不懂得敬畏本土的外来企业,都无法在中国市场长久获利。苹果就算是上当受骗,也要承担失察的责任,也要承担藐视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责任,一个负责任的公司,也要有为自己的失误买单的勇气。技术创新者也要恪守企业本分,一味的持财狂傲,最终要付出的可能不仅是金钱,还有公司形象的代价。

笔者还是要劝苹果冷静下来,给予中国市场足够的敬畏,不要只懂得指责别人,也要懂得汲取教训,尽快终结此案的纠缠,转而继续用自己的科技实力回报消费者的敬重。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