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购行业终点将至 泡沫磨灭了

[摘要]用不了多久,团购网站会从五六千家下降到一千家以下,随后快速下降到100家以下。再经过一到两年的“淘汰赛”,最后网络团购将呈现出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出现的“2+1”格局。

(中国软件网讯)正如我们所预料的,网络团购行业在经过加速度扩张之后,目前正以加速度萎缩。用不了多久,团购网站会从五六千家下降到一千家以下,随后快速下降到100家以下。再经过一到两年的“淘汰赛”,最后网络团购将呈现出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出现的“2+1”格局——两家旗鼓相当的特大型企业,再加上一家规模明显小于两者但有独特“利基”的企业。一两家大猩猩型企业,一家狒狒型企业,或许还有一些分散在各个角落“捡漏”的“猴群”。

微观商业评论之一:网络团购的终局

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前一段时间团购网站的竞争格局:一、大家都在做(一哄而起);二、大家都搬家(资本驱动下的规模快速扩张);三、大家都第一(各网站以有利于自己的标准声称自己的强大);四、大家都赔钱(在“战略性亏损”的名义下盲目经营)。大量的资金涌向这个希望巨大而朦胧的行业,众多的企业都拿到了A轮投资,但经营的态势已经让投资者握紧了钱袋,拿到B轮投资的企业少之又少。大量拿不到B轮投资的团购网站只能在寒意渐浓的深秋心情中渺茫地等待。

曾经在一档节目中与美团网的CEO王星讨论团购网站的未来,他把团购网站的非理性繁荣比作“万人马拉松”。在这场比赛中,真正有竞争力的选手其实很少,绝大多数都只是“贵在参与”的马拉松爱好者,所以数量看起来庞大,其实比赛没有多大的悬念。现在看来,这个比喻还真是恰当。

“贵在参与”的爱好者与最后的赢家的最大差别是,前者问的是“我能为……做什么”,后者问的是“……能为我做什么”。门户网站、电子商务、SNS曾经引发的狂热,莫不如此。由于不能想明白了再做,所以就有了无数充满热情又糊里糊涂的参与者。这就叫泡沫。

微观商业评论之二:新能源的投机与商机

相对于新能源泡沫,网络团购泡沫是小巫见大巫。在本刊与招商证券举行的论坛上,各路专家的言论都不知不觉指向了新能源的泡沫。据说,2011年是“光伏产业元年”,但坏消息已经接二连三地出现。尚德太阳能甚至被传将要破产,其商业价值和环保价值都在受到质疑。这个尚处于实验阶段的产业如果缺乏补贴——无论是来自于政府的补贴,还是来自于产业泡沫的补贴,其商业前景实在堪忧。“得不偿失”不是新兴的光伏产业独有的“原罪”。IT产业最初给人的印象更是得不偿失。但极低的性价比因为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量的增加而得以提升。20年前的PC价格是现在一台PC的10倍以上,计算能力反而是几百分之一。没有泡沫的滋养和补贴,这个行业早就死在路上。新能源的难题是,如何在旧泡沫破灭时引发新的泡沫,在没有市盈率的情况下创造新的梦想,从而以高“市梦率”来制造巨大的资本引力。

风电也呈现出泡沫。与水电、光伏发电一样,风电是非稳定性能源。非稳定性这种“原罪”,决定了风电在能源总供给中的份额的“非成长性”。这是因为,建立一个风电站,必须同时建立一个同等功率的火电作为备份电站,风电站越多,火电站也就越多,因而其在能源供给中的占比至多是略有增长(常常是原地踏步)。

风电站还突显出低碳与环保的潜在矛盾。低碳不能简单地与环保画等号。环保包括低碳、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而三者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比如,有利于低碳的水电站往往对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在建有风力发电机组的海滨,大量的海鸟丧命于高速运转的涡轮。在建有风力发电机组的草原,鼠害成灾,因为作为老鼠天敌的鹰看到林立的风力发电机望而生畏。成片的风力发电站阻止了海洋湿气向内陆的推进,使内陆更趋于干旱。

创新导致新的困境和难题,似是而非的商机将引发实质性的创新和真正的创新。投机家与真正的企业家的分野就在这里出现了。

微观商业评论之三:泡沫的价值

泡沫(幻觉性价值或价值幻觉)从来不是一个褒义词。很少有人承认泡沫的价值,承认它是一个新兴产业浮华而必不可少的序幕。其实,泡沫是一种巨大而合理的浪费。这种浪费在大自然中极其普遍。它是自然选择的前提条件。一个原初的生命(受精卵)出现的概率可能是数亿分之一,它一旦出现,意味着数亿的可能性瞬间消失。春天的池塘里我们能看到青蛙产下了一大团一大团的卵,相比之下,蝌蚪的量就少多了,但众多的蝌蚪能长成青蛙的又少之又少。这就是大自然中巨大而合理的浪费。如果没有这种浪费,物种的生存和优化就无法实现。

从产业经济学上看,泡沫是创造了大量财富但成长性已经大大降低的产业资本向新兴产业的大量溢出。它提供了新兴产业在发生、孕育、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巨大的探索成本。产业的进化是通过不断的自然选择来实现的,而自然选择必然伴随着巨大的浪费。没有泡沫,就没有众多的先驱,没有变成先烈的众多先驱,就没有经过大量试错而逐渐显现的产业路径。先烈们的使命就是“能为新产业做什么”,而不是“新产业为它们做什么”。在泡沫起来和破灭中被大量浪费的财富最终通过在淘汰赛中胜出的少数企业来补偿并增值。这可以说是新产业的“天意”。

微观商业评论之四:库梅定律

多年来,移动终端设备产业一直因这种设备的“原罪”而焦虑。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但消费者不仅要求其体积越来越小,而且要求其续航时间越来越长——至少不是越来越短。新的应用和功能层次不穷,这意味着一台设备的能耗越来越大,体积的限制决定了不能在设备上追加电池。如果电池续航能力递减,那再多的应用只能是无用的摆设。这是不是意味着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面临着“增长的极限”?

半导体行业曾经经历过着这样的焦虑。计算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的增加,这就意味着芯片体积的递增。照此逻辑,计算机性能的持续提高,就意味着计算机体积持续增加。一个叫戈登.摩尔的人通过研究打消了这个焦虑,他发现,同样体积的芯片上可以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增加1倍(这也就意味着计算性能提高1倍)。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摩尔定律。

前不久,一个叫乔纳森·库梅的人也打消了关于移动终端能耗的焦虑。他发现,计算设备的能耗,遵守与摩尔定律相类似的规律:每隔18个月,相同计算量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会减少一半。这是一条令IT业,尤其是令移动终端制造商兴奋的定律。它意味着,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有了稳定的物理保障,业界再也不用担忧“增长的极限”了。

回头想来,库梅不过是以坚实的研究证实了某种我们没有心里没底的常识。早期计算机的特点不仅是计算能力低下,而且能耗巨大。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艾利亚克开机的时候,周围建筑物的灯光全都变得昏暗,而它的计算能力不及一个圣诞音乐贺卡。

商业史上,很多极度困扰人的产业难题过后看来近乎杞人忧天。第一篇说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即将耗尽的文章发表于1857年,而且在此后的150年间,每隔数十年,就有类似的“研究成果”出现。所有这些主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眼前的可能性当作最终的现实,大大低估人类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新能源”所能释放的巨大能量。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