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计划”:教育部微软合奏新乐章

[摘要]2011年10月28日,在长城计划第三期为期三年的合作圆满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共同开启“长城计划”第四期的合作。

教育部鈥斘⑷礅湷こ羌苹澰倨艉献餍缕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沈阳副司长共同启动“长城计划”第四期合作

(中国软件网讯)2011年10月28日,在长城计划第三期为期三年的合作圆满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共同开启“长城计划”第四期的合作。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代表微软公司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沈阳副司长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教育部郝平副部长与微软公司全球首席研究官、美国工程院院士里克•雷斯特博士也将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式的签字仪式。微软公司将在未来三年中,充分发挥教育部的政策领导优势和自身的专家、技术资源,为高校提升信息学科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帮助。

“长城计划”概要

教育部鈥斘⑷礅湷こ羌苹澰倨艉献餍缕

2002年6月,教育部与微软公司签署了《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共同启动了为期三年的“长城计划”,旨在帮助提升中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长城计划”的具体实施单位,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国内多所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项目。2005年10月与2008年11月,双方两次续签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了“长城计划”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合作。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各高校的积极参与配合下,“长城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微软亚洲研究院围绕人才培养、研究合作、课程建设及学术交流四条主线,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四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为提升中国计算机基础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人才培养

支持本地化人才培养是微软公司对中国教育的长期承诺,微软亚洲研究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来履行这一承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面向青年学生,微软亚洲研究院设立“明日之星”实习生计划、“微软学者”奖学金、“微软小学者”奖学金、微软技术俱乐部、“微软精英大挑战”等项目,探索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基础人才的新模式。面向青年教师,研究院积极推动微软青年访问学者“铸星计划”,支持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发展。

研究合作

依托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以“创一流科研水平、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与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良好的研究合作关系,交流研究经验,分享研究成果。微软亚洲研究院通过创建与高校的联合实验室,每年定期开展主题广泛的联合实验室研讨会。同时,为推动亚太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研究课题,研究院启动了一系列主题研究支持计划,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计算技术推动教育变革、计算技术推动自然科学研究、云计算和移动端、数字健康与医疗等。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老师最为关注的教育环节,为此,微软亚洲研究院设计了一系列项目与教师进行合作。微软亚洲研究院注重因材施教,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开设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来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并定期举办教师研讨会来促进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促进高校课程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三十余所高校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项目;微软研究员义务在高校授课,为师生带来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和国际化的研究视野;研究院启动了软件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新技术课程,并举办高级师资培训班,助力中国的软件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

微软亚洲研究院以“架起中外学术交流的桥梁”为己任,积极履行“身在微软,服务中国”的承诺,旨在为中国地区的IT院系搭建与亚太同行交流合作的平台,以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和人才素质。“微软与你同行”系列校园访问活动与广大师生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展望计算产业的未来。“21世纪的计算”大会、“可验证软件研讨会”、“‘微软杯’IEEE中国学生论文大赛”和“微软技术节”等活动为高校师生带来了最前沿的计算技术和理念。同时,微软研究员还受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长城计划”历史回顾

2002-2005年 “长城计划”第一期

2002年6月27日,微软公司与中国教育部联合签署《中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长城计划”正式启动。根据协议,微软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为中国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提供捐赠、咨询和服务,以推动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计算机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微软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首先在这五所高校启动“长城计划”。

2003年7月21日,教育部—微软公司合作项目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教育部——微软公司合作项目协调委员会正式成立。依托项目协调委员会,“长城计划”项目的运作更有针对性,更贴近高校需求。项目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双方在合作中的成果,根据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项目方向,扩展合作范围、加深合作力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尧学司长、微软亚洲研究院沈向洋院长共同担任项目协调委员会主任。

2004年1月2日,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科技司谢焕忠司长、高教司葛道凯副司长、国际司许明参赞一行访问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教育部一行听取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关于研究院的成长历程、研究方向、与中国教育界的合作,尤其是“长城计划”项目的工作汇报。

2004年11月9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教育部签署合作协议,将中国高校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已建立的五所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体系。第一批五个重点实验室包括:“浙江大学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信息技术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2005年2月4日,在教育部主办的新春答谢晚会上,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代表教育部授予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博士“捐资助教个人贡献奖”。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继2004年获得“捐资助教特殊贡献奖”后,再次获得此类殊荣。

2005-2008年,“长城计划”第二期

2005年10月28日,微软公司与中国教育部续签 “长城计划”,正式进入第二期项目的合作。教育部周济部长、赵沁平副部长,微软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沈向洋博士共同见证了 “长城计划” 第二期启动的历史时刻。周济部长指出:“我们非常重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应该说在过去十年教育部与微软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微软公司高层领导非常重视与中国教育界的合作,微软公司的团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非常认真负责。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相信双方可以在新的起点上,面向未来,做出更好的合作成果”。

2005年,教育部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发起的“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项目,主要面向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软件学院等信息技术相关院系。微软亚洲研究院每年至少支持5门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微软核心技术和新技术课程建设。立项课程经过一年建设,通过验收并符合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的,将由教育部高教司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在过去三年中,该项目累计支持了62门课程。

2006年6月16日,来自清华大学等八所中国高校的十名学生获得了由教育部、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签署的“教育部-微软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优秀实习生”证书,他们还作为该基地培养的首批“计算机基础研究人才”代表赴美访问。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微软亚洲研究院沈向洋院长出席了优秀实习生颁奖暨优秀实习生代表团启程仪式。张尧学司长表示:“教育部-微软产学研基地成立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培养出第一批人才,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产学研基地的信心。国际化的优秀人才应该具备优良的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今天我很高兴看到同学们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

2006年12月1日,由微软亚洲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首届“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研讨会在香港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八所知名高校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了其联合实验室的成果与经验。该研讨会旨在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在“联合实验室”这一产学研新模式的基础上,促进跨区域的学术合作,进而带动区域计算机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中国教育部科技司谢焕忠司長表示:“联合实验室作为校企研究合作的新模式,为开创一流科研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次‘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研讨会不仅为各联合实验室提供了绝好的交流机会,更促进了大陆和香港高校间的跨区域交流,有助于将联合实验室这一模式不断发展、深化,进而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加速创新人才与团队的培养”。

2007年,为响应教育部旨在鼓励和支持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综合改革而启动的“质量工程”项目,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申报并获批“中国科大-微软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实验区”。这是在中科大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长期合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样一个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平台。为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微软亚洲研究院率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施了“青年教授培养计划”。

2008-2011年 “长城计划”第三期

2008年11月14日,“长城计划”在与教育部签署第三期合作协议。第三期“长城计划”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进行系统的规划,还提供青年教师访问计划,让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微软亚洲研究院作短期访问和研究,让他们在研究院的研究机制和一些前沿的课题的研究中更快地成长起来。在第三期“长城计划”中,还拓展了一些跨学科领域的合作,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环境、能源、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2009年11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教育部、微软亚洲研究院及上海交通大学领导以及内地和香港地区十所知名高校的微软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出席此次研讨会,听取了联合实验室项目的进展汇报并观看了各实验室别开生面的成果展示。

2010年2月5日,中国教育部向微软亚洲研究院颁发了“捐资助教特殊贡献奖”荣誉证书,以感谢和表彰微软长期以来对中国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这是微软联系六年蝉联此殊荣。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与研究院的合作对实现中国教育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2月,一年一度的微软技术节(TechFest)在美国微软总部开幕。受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浙江大学副校长来茂德、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军、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东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卫平等前往美国参加交流活动。

基于在计算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微软亚洲研究院积极探索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2008至2011年度,研究院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主题研讨会,与高校教师、业界专家共同探讨将最前沿的计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医疗健康等领域,旨在支持相关领域的研究,为高校教师和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精品项目介绍

“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

微软亚洲研究院自1998年成立以来,启动了面向亚太区高校博士生、硕士生和优秀本科生的“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该项目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国内外高校共同执行,旨在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基础研究人才。希望进入研究院实习的学生在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学校同意、微软公司面试合格后可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为期三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实习。“明日之星”项目启动以来,每年都提供400余个实习机会给亚太地区的重点高校的优秀学子。

实习期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为每位实习生进行一对一指导,让学生参与到研究院的科研项目之中,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定位,对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同时,研究院还为实习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包括研究类和工程类的培训,邀请资深研究员和工程师教导实习生如何做研究和工程项目,此外还有职业培训和跨文化交流的训练课程,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微软亚洲研究院还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举办讲座,为实习生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机会。实习生可以从中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认识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009年10月,图灵奖获得者、微软剑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托尼•霍尔爵士与实习生进行了座谈。实习生向霍尔爵士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霍尔爵士对学生的项目进行了认真的点评,提出了建议并和实习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2010年3月,微软首席研究及战略执行官克瑞格•蒙迪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生进行了圆桌对话。蒙迪与实习生畅谈最新的技术革命和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并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创业经历。来自清华大学的董悦说,“微软的实习生项目不仅让我得到资深研究员的一对一指导,更提供了参加著名科学家各种主题演讲和讨论的通道,给我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创新的动力。”

教育部鈥斘⑷礅湷こ羌苹澰倨艉献餍缕

铸星计划

青年学者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未来高校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贡献。作为学科建设的新生力量,青年学者在学术和科研上渐露才华,并逐渐成为教学的主力军,肩负起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要任务。为了帮助青年学者更快的在国际学术界建立一定的影响力,2007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系统地开展面向青年学者的“铸星计划”。该计划支持合作高校或院系推荐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访问。

教育部鈥斘⑷礅湷こ羌苹澰倨艉献餍缕

访问期间,微软亚洲研究院为每位青年教师提供资深研究员作为一对一的合作伙伴,青年教师参与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项目之中,并和合作研究员共同指导来自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微软亚洲研究院希望通过该计划,在青年学者精力最旺盛和最有创造力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帮助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火花。截止至2011年,“铸星计划”共接收43位青年教师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访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曹洋老师表示,“‘铸星计划’让我能从高校深入企业,对我的研究是一种冲击。在与研究员的讨论中,我们对于项目的探讨常常产生火花,让我受益良多。而且,同事们的工作热情激励着我,他们对工作的专注程度和时间管理能力都令我赞叹不已。”

青年访问学者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资金和科研平台的大力支持下,研究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参与微软青年访问项目后,他们在一些顶尖的国际会议和期刊如ACM, MobiCom, MobiHoc and ICPP上发表多篇论文,荣获各种嘉奖。支持鼓励一批青年学者取得成功,是微软设立青年访问学者项目的初衷,这为中国未来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才动力。

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和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合作的成功模式。依托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鈥斘⑷礅湷こ羌苹澰倨艉献餍缕

微软亚洲研究院和高校共同探讨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通过立项的形式,开展深入的研究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微软亚洲研究院接收学校推荐的优秀博士生、硕士生进入具体的研究课题,并由一流的研究员进行直接的指导,探索出了一套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有效模式。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与相关高校教授依托实验室项目,合作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积极推荐中国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参加相关的学术委员会,促进高校研究人员和国际学术机构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高校的学术地位。

截至2011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已与十所高校建立了多个领域的联合实验室,其中八个已通过教育部审批,被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本着“推动基础科研创新、增强一流人才培养”的宗旨,这些实验室在过去几年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验室共汇聚了计算机各研究领域的50余位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到2010年为止开展了近200个合作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多篇,联合培养的学生超过1000名。其在视频动画、真实感图形学、语音表情驱动、数字娱乐和多媒体分析与检索、可视计算、自然语言处理、双语对齐、机器翻译、网络信息传输、分布式语音识别、互联网挖掘与搜索、数字化卡通与动画等领域已取得了突出成果。

文化遗产数字化(eHeritage) 合作项目

微软亚洲研究院携手亚太地区的学术界研究各种方法以数字形式保存、恢复和表达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过去的数年里,研究院为高校从事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资助的项目超过20个,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1)“走进清明上河图”音画展示系统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首次合作,共同开展基于数字媒体的交互沉浸式音画展示系统。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一幅精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欣赏到中国传统国画的艺术内涵,该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采用最自然简单的人机交互方式,为观众展示各种高清数字图画和契合画面的各类型声音,完美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该项目首次提出了基于散点透视的三维空间几何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其他中国传统国画的展示。此外,还使用了微软的HDView和Image Composite Editor工具实现了对超大尺寸图像文件的实时调度和显示,以及利用Silverlight技术实现个性化的触摸屏交互方式。以观众主动探索为核心的友好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充分体现了饱含人文艺术的沉浸感,激发观众主动探索的愿望,更加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此系统已于2010年4月1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正式对公众展出,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专家的认可。

2)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

2011年8月19日,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向敦煌研究院捐赠了专门为敦煌莫高窟量身定制的“飞天号”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飞天号”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可以捕捉物体的超高分辨率图像,突破性地解决了敦煌壁画和佛龛数字化拍摄过程中的众多难题。

教育部鈥斘⑷礅湷こ羌苹澰倨艉献餍缕

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的这种十亿级像素数码相机,可拍摄超过1.6G像素的高质量图像。这些图像的精细程度超过人眼观察的6倍,并且成本达到可商业化程度。该相机使用时无需移动镜头,适合于拍摄拥有三维立体质感表面的物体,可用于博物馆艺术品和文物的高精度数字化拍摄和展示。例如,从该相机所摄制的油画图像中可以恢复出三维表面细节,从而帮助展示出艺术家的技巧和风格。这一崭新的视觉途径也为研究壁画的颜料绘制程序、用笔的厚薄表现、颜料材质表面肌理的变化,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视觉表达方面拓展了新的可能。因此,这种相机在文化遗产、考古学和艺术品保存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客座教授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受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高校交流合作的另

教育部鈥斘⑷礅湷こ羌苹澰倨艉献餍缕

一种重要模式,客座教授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以及课程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6到2011年,多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被高校聘为客座教授,目前共有52名研究员在全国34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其中19人次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员按照所在学校的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审核条件和程序,经审核通过后成为该学校博士生导师。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按照国家规定招生,在学校完成全部的基础课程,在研究院和学校两地完成其论文,由学校导师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共同指导,该学生定期向双方导师进行学业和研究成果汇报。截止至2011年,已有19名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1所高校担任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生109人。

这些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东,在吴枫研究员的指导下,其论文《基于边缘的图像修补和图像压缩》获得了2009年度IEEE视频电路与系统汇刊(CSVT)的最佳论文,是仅有的两篇获此奖项的优秀论文之一。此外,更多的博士生在顶尖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成为研究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客座教授作为研究院和高校的一个结合点,不仅深谙企业的需求,也了解高校在相关领域的优势,他们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多赢的机制。客座教授还积极参加微软和高校的合作项目,并推动双方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2008年9月,在客座教授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软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实验区” 正式开始建设。该实验区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实验区,旨在充分发挥国际一流企业在前沿研究领域与国内一流大学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探索培养国家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一年来,实验区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完成了建设方案的设计论证,并正在逐步实施。作为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2009年暑假,实验区选派了第一批10名三年级本科生去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了为期50天的暑期实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俞能海教授表示,“客座教授给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带来了工业界的最新成果,激发了我们对自己研究领域更多的想法,有助于加强我们和国际一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联合培养博士生也是我们共同探索培养复合型顶尖人才的新模式。”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