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信息化时代已然临近

[摘要]面对居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益多样化的趋势,社区平安和谐被赋予更新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很多基层政府部门都开始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

(中国软件网讯)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流动人员、离退休人员和下岗人员汇集在社区,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落户在社区。因此,社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面对居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益多样化的趋势,社区平安和谐被赋予更新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

因此,很多基层政府部门都开始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促进社区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努力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的和谐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也正因为如此,像普巴软件这样的国内很多软件公司也都开始投身于社区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当中。但纵观目前的发展和建设情况,我国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目前大多数还仅停留在简单的电子化办公阶段,距离真正意义的社区管理信息化还有一段距离。

社区管理信息化的真正含义

中国社区管理信息化的真正意义,绝不是居委会电子化,也不是基层政府工作电子化,而是代表社区居民,借助政府信息系统,构建起联通政府、企业与社区居民,以社区为单位的公众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是汇聚居民信息的基础,是联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桥梁,是社区、居民反映诉求、消除矛盾、参与治理的通道。可以说,社区管理信息化包括了这样几层基本含义。

第一,是实现社区基层工作信息化、社区组织活动信息化,加强居民沟通,提高社区自治能力的过程。第二,是由政府主导建设,代表居民和社区利益,促进部委、行业等信息与地域性社区信息整合的过程,以支持科学决策,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共享,实现方便居民服务社区的目的。第三,是通过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社会对话,消除矛盾冲突,提高居民参与能力,实现以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共治。

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在明确了社区管理信息化的真正含义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特点及问题所在,否则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影响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程,不能有效提升社区服务于管理水平。

首先,由于我国“条条管理,条块分割”的政府组织架构的特点,各个部门从自己的业务特点出发,多头下发软件到街道和社区,如:计生、统计、劳动、社会保障、综治、出租屋管理等信息系统,而各系统之间又相互独立,因此造成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其次,社区信息化系统是政府所有业务系统的最前端,并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需要为其提供最底层、最基础的数据。但由于各条条业务系统都需要输入管理对象的基础数据,因此各系统启用和实际运行时都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复录入,导致基础数据重复采集率居高不下,进而造成基层工作负担超负荷严重,此外收集信息也会造成社区居民反感,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同时,各部门采集的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也会造成数据不一致、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最后,社区信息化主要是为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提供可综合利用的数据。政府的相关部门或街道和社区只是掌握了数据的一些片段,政府无法从城市、街道、社区等各个层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决策数据,因此导致社区政务服务方法传统,效率低下。

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借鉴

社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政府所有电子政务系统在最基层的应用,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是政府管理的不和谐在一个层面的表现。要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区,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必须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通过不再重复上门采集、主动服务把社区政务服务可能扰民的行为降到最低,通过资源共享把贴身式、人性化的社区生活服务做到最好。

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很多地方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其中,北京市顺义区胜利街道通过与普巴软件合作,反复论证,最终研发出了一套社区维稳综合管理平台,为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创新基层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开创了一条很好路子。

通过平台,利用单点登录技术,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的同时,解决了长期存在于社区服务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系统重复开发、基础数据重复采集、信息孤岛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实现了基础信息、业务、网格管理的相互关联,并把社区的综合管理嵌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各部门数据的共建共享,也为党委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该系统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用户同平台操作,促进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此外,该系统还实现了实有人口、事件的同服务同管理,为全覆盖、多层次、高效率的社区智能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信息化支撑,提高了社会基层管理的科学化和实用性。为将来的“社会信息一表化采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