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的十大基本原则

[摘要]近日,我参与评审了某国际咨询公司给某集团企业制定的信息化规划。结合e-works自身的信息化规划实践,我对信息化规划的方法论进行了再思考,总结了制订和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规划的十项基本原则,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软件网讯)制造业是信息化应用的一大行业。企业如何做好信息化规划,是这些年来大家一直讨论与思考的事情。近日,我参与评审了某国际咨询公司给某集团企业制定的信息化规划。结合e-works自身的信息化规划实践,我对信息化规划的方法论进行了再思考,总结了制订和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规划的十项基本原则,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 中立客观:信息化规划的团队必须本着中立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规划,不能有任何预设的规划结论或软、硬件系统选型倾向。如果规划团队的“动机不纯”,或者“心存杂念”,是做不好信息化规划的。信息化规划,最好还是由不卖软件,不做软件实施的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中心组成联合团队,共同完成。参与信息化规划的咨询顾问,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和行业经验。信息化规划团队需要由不同背景的成员协同配合。

2. 上天入地:信息化规划要既要结合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又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注重可操作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在线社区、移动应用、广域网加速、远程接入等新兴技术已经逐渐在制造企业应用,同时,要考虑多学科仿真与优化、试验管理、数字化制造、可视化技术、战略采购管理、VMI等先进的研发、管理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因此,信息化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应当认真探讨这些新兴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把握合理的应用时机,应充分考虑IT架构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另一方面,信息化规划要充分结合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团队的人才状况和能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投资能力来进行规划。信息化规划的目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务虚,要现实可行。

3. 严谨推理:信息化规划的过程是一个严谨的推理过程,不能拿个模子来套,照葫芦画瓢。信息化规划团队应当在客观评估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改进思路,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业务流程优化的需求,企业上级部门的要求,企业对客户、供应商及合作伙伴进行管控的需求等方面,考虑各方面需求的轻重缓急,进行归纳、综合与推理,得出合理的规划结论。对现有信息系统的处置方式,应当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明确意见。

4. 整体覆盖:信息化规划要强调整体,必须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充分结合行业的特点,企业的组织架构、管控模式和端到端的业务流程来进行整体规划。信息化整体规划必须覆盖企业的所有核心业务,不能出现核心业务没有信息系统覆盖的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已经开展了金融服务、租赁服务、维修维护服务,上市公司要考虑企业内控,出口企业要考虑国外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很多企业要开展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那么,信息系统应结合企业的业务需求,规划相应的信息系统。对于集团企业而言,管控模式的不同(业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会直接影响信息化系统的架构和部署方式。

5. 业务视角:信息化规划的核心读者是企业的各级业务领导,因此,信息化规划应当从支撑企业的业务和战略出发,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来进行推导和表述;而不能从IT技术,尤其是软件的角度,从深奥的IT术语来表述规划。信息化规划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要搞得太玄乎。对信息化规划中涉及到的IT术语,应有章节集中进行介绍,不要让那些英文的三字经把企业的领导看糊涂了。

6. 合理构架:在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讨论和绘制合理的信息化整体框图,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整体架构至关重要。对于集团企业,应当考虑集团级和下属核心企业的信息化构架,以及相互之间的集成关系。信息化架构应当清晰地表述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关系。例如,一些研究院所的信息化系统当中,多项目管理是信息化系统的核心与枢纽。在制造企业之中,建立统一的主数据管理系统是一个趋势,业务流程引擎、统一的企业门户,这些内容应当在信息化框图中体现出来。信息集成的方式也应当表述清楚,趋势是建立信息集成平台。

7. 自顶向下:信息化规划报告逻辑要清晰,要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从管理到信息化,从整体架构到应用系统,再到实施方案、保障体系。规划的结构、实施的计划与信息化现状与需求不能脱节。信息化规划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定要保证信息化规划内容逻辑清晰,可读性强。对于最终的规划结论,可以编一本言简意赅的口袋书,让企业的各级领导阅读。

8. 注重落地:信息化规划的目的是要指导信息化的实际行动,因此,信息化规划要落实到年度计划、信息化项目和责任人。涉及业务应用的信息化项目,责任人应当是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或副总,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应与责任人绩效考核相结合。为了保障信息化规划得到切实实施,企业应当建立由企业高层、信息化专家和咨询服务机构领导共同组成的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企业的信息化预算,应当纳入企业的整体预算之中,在得到信息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之后,有序实施。信息化管理委员会应建立半年一次的会议机制,在每次会议上,对信息化项目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评审,对未来半年的信息化实施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9. 明确绩效:对于信息化项目涉及到的绩效指标(例如BOM的准确率、及时交货率、质量损失率、变型设计的周期等),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测度,并明确信息化项目实施之后,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这些绩效指标。只有建立了明确的目标和绩效指标,才能判定信息化项目是否成功。项目成功的三要素是:项目周期、实施效果和项目成本。

10. 动态更新: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很快,因此,信息化规划周期不宜过长,建议是三年。三年一规划,一年一滚动。每年,企业应当聘请咨询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评估,对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体检”,并与前一年的情况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化规划进行修订。这样,才能使信息化规划真正成为制造企业信息化实践的行动指南。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