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并购、整合乏力埋下祸根

[摘要]  巨无霸公司之死:前秦篇(上)  战争,和公司兼并一样,本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然而,也有以少胜多的特例,中国古代战史以这三战最为著...

巨无霸公司之死:前秦篇(上)

战争,和公司兼并一样,本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然而,也有以少胜多的特例,中国古代战史以这三战最为著名———官渡之战,袁绍败于刚愎自用;赤壁之战,曹操毁于火攻;而淝水之战却输得最为莫名其妙。

这场王朝公司间的兼并,强弱分明,战前本毫无悬念———前秦必胜,东晋必亡,上演的本该是大象踩蚂蚁的场景。然而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前秦败于淝水,并且随之整个帝国土崩瓦解。这一战,苻坚大帝输得稀里糊涂。

为何这场并购会以巨无霸公司的惨败告终?一直处于绝对优势的前秦军队,为何在东晋的一次迎头反击中,马上轰然崩溃?在战前,难道没有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可循?更为令人疑惑的是,为何仅一次战败,强大的前秦帝国便会土崩瓦解?

这一切,都可以在前秦公司的组织内部找到答案:

这家巨无霸公司在此前的急剧扩张中,并不先整合力量,消化原有能量,而是急于运转,并盲目地争上大型项目。对于被兼并的公司前高管,苻坚过于大手大脚,恩惠无度且授以实权,以致这群心怀二意的高管在危难之机反戈一击,赶自己下马。

本属于松散组织的“羊群效应”陷阱,却使得前秦军队的战术撤退演变成全盘崩溃,最后引起了类似多米诺骨牌倒掉的悲剧效果。如果团队领导有方,信息沟通流畅,组织严密得力,成员互相信任,绝不至如此。———所有这些祸根,前秦统帅符坚自己在淝水之战前已深深埋下。

我们来逐步探究,前秦公司如何在辉煌至极时埋下深重忧患,又如何从隐忧萌生滑向危机重重,直至最后在淝水之战轰然倒塌。

巨无霸公司横空出世

符坚在后世眼中,是当笑料出现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成语,都是他留给后人的遗产。

然而,淝水之战前的符坚,却是另一番光辉形象。著名史学家陈登原评价符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这种评价,纵观历代中国君主,都是极为少见的。而且他身处的那个年代,五胡十六国的君主多是凶狠残暴、草菅人命,更显出他的出类拔萃。可以断定,在东晋南北朝这两百多年,七七八八加起来的百来位君主之中,他的综合素养是数一数二的。

说到符坚,一代名相王猛就不能不提。这对君臣,完全是刘备和诸葛亮式的知遇关系,相互之间无比信任。他们当时所成就的功业,比刘备诸葛亮两人大太多了——— 蜀汉只是偏居西陲,而他俩却让前秦从小国崛起,一统中原。

当时整个北方四分五裂,各族混战,民不聊生。正是苻坚的横空出世,加上王猛这位明星职业经理人辅佐,使前秦经济迅速恢复,几年后便出现了治下法度严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从小国一跃成为强国。

其后,苻坚又接连征服前燕、前凉,重创代国,统一了整个北方,使鲜卑、汉、氐、羌各族都聚集在自己的麾下。这是自匈奴刘聪起兵反晋、司马家族仓皇南渡以来,整个中原从未出现过的安定局面。

此时的前秦大集团地大物博,国富兵强,只剩下地处东南一角的东晋尚未征服。只要苻坚稳扎稳打,完全能一混江河,完成王朝的垄断事业。

然而,这个新组合的巨无霸公司却深埋着隐忧,只是一时的辉煌将其遮掩罢了。

强力兼并下的重重隐忧

苻坚出身氐族,氐族的总人口撑死不过数十万,而当时整个前秦统治的人口达到1600万人。

这1600万人又是各族杂交———有梦想复国的鲜卑族,有心怀异志的羌族,还有骁勇善战的匈奴、乌桓、丁零各族。汉族人,文明化程度高,相对文弱,只要衣食无忧,便很少反抗;鲜卑、羌各族却完全不同,他们军事化程度极高,组织性强,喜欢聚居。

鲜卑慕容、羌族姚氏,虽被征服,却怀念故国,一直心存二志,寻找时机蠢蠢欲动。面对这纷乱的各族共融局面,苻坚并非视而不见,而是比以往的君王都更加积极地应对:

他的第一步对策是,采取强制移民,瓦解敌对方在原住地的根基,将其部族大量迁至关中、关东与河北等地,安插在自己眼皮底下加以控制。公元365 年,前秦击败匈奴右贤王,迁徙匈奴豪杰六千余户于长安;370年,灭了前燕,又迁徙慕容家族四万户入关中;更大规模的迁徙发生在371年,苻坚大手笔地安置了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入关中,又迁乌桓部落于冯翊、北地,迁丁零翟斌部于新安、渑池。

但这些被兼并的员工到了总部附近后,并没有得到妥善安置,很多人从贵族沦为穷光蛋———有的鲜卑贵族落魄到在长安街头贩鞋谋生。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只能激起强烈的仇恨。一旦天下有变,这仇恨会随时爆发。

而苻坚的第二步应对措施是派遣自己的亲信掌控那些新并之地。

面对前秦这个庞大的网络,苻坚想要掌控其每一个分支。他开始仿效周朝分封诸侯,将符姓皇族及亲近贵族三千多户分镇四方。这一举措有它的可取之处 ———前秦庞大,支属众多,很多地方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加上很多地方又是刚刚被兼并,很容易再次脱离掌控,的确需要强有力的亲信队伍外派管理。但问题是,苻坚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外派———氐族就这么点人口,这只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应付措施。

而这些过惯锦衣玉食的亲信也不愿前往,更不愿被割散孤立,离别之日都呼天抢地,整个长安城哭成一片。路人驻足观望,皆认为前秦有亡国之兆。

而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此举一出,此消彼长,在关中地区,氐族的实力大大削弱,鲜卑、羌、丁零各族的总和已远远超过氐族,起来反扑前秦已是绰绰有余。

如此一来,在对整个公司的整合上,苻坚选择了加强控制四体,但管理中枢的力量却极为薄弱。他虽将统治网络布满全国,但对自己的总部却更难以掌控。一旦有变,长安极易沦陷,那么他苦心经营的全国网络也会立马瘫痪。

这无异于将危险能量聚集到总部。

当然,只要帝国公司运转良好,这种本末倒置的局面不会立马引发危机。但苻坚却犯了另一个更大的错误,使他的处境更加危险。

大肆分封 整合乏力

在安排被兼并公司的前员工上,苻坚采取的是强力高压的安置监控。但对待前高管,他却相当优待。

羌部落被征服后,它的部族首领姚苌被迫投奔苻坚麾下,日后多立战功,被苻坚很是看重,逐渐升迁至龙骧将军———这个名号是苻坚自己起家时所用,从未授予他人,可他却慷慨赠与姚苌,可见对其的信任和器重。而手中一直掌控军队的姚苌,却从未忘记家兄被杀、部族沦陷的仇事。

在对待慕容家族上,这种优待,已经到了妇人之仁的地步。

苻坚征服了前燕,在慕容家族完全没有反抗能力的情况下,大肆分封。前燕君主慕容暐被封为新兴侯;而慕容暐之弟慕容冲被封为平阳太守,前燕大臣慕容评被封为范阳太守———这都是独霸一方的实职。而对前来投奔的前燕名将慕容垂,苻坚更是青睐,其宠信程度已无以复加:慕容垂竟被封为掌管京畿要害之地的京兆尹(相当于北京市长)。其他前燕皇族成员也多有加封。

而此前,兼并、更替其他王朝,即便不大行杀戮皇族成员,至多也只是赏赐金银财宝、加封虚职足矣。比如,司马家族替代曹氏、降服蜀汉、吞并东吴,对亡国之君曹奂、刘禅、吴浩都是好酒好肉招待,但也仅此而已,如给刘禅加封的安乐公等头衔完全带着戏谑之意。

而苻坚的确有他的不同凡响之处:他希望通过这种慷慨大度来展现自己的仁义之心,让更多没有臣服的王国子民投奔自己,归顺前秦。

这的确是一种远见,带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但他忘了,在这个你死我活的丛林里,今天大家表面上臣服的是他的仁义,但内心恐惧的是他的军队。一旦明天军队崩盘,那么他的仁义不会得到半点敬仰。

苻坚之所以如此大度,更是源自对自身实力的超级自信:连尚未被征服的东晋君臣,他都已经替他们安排好了官职,甚至盖好了府邸———加封东晋皇帝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左丞相),谢安为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

兼并人家地盘,当然也不能做得跟金人一样狠绝,虐待北宋的亡国君臣,结果激起宋朝子民极大的义愤,天天高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了安抚人心,只要保留原高管部分股权,让其享受分红的权利即可。但苻坚不仅给这些前高管大量股权,还让其在新组建的管理层掌握实权。这样一有危机,这些新高管会毫不犹豫地罢免苻坚这个董事长的。

慕容家族的实力越来越大,苻坚的旧有团队也觉察到了这种危险。随之谣言四起,声言鲜卑人图谋复国。属下多次劝告苻坚诛杀鲜卑人,但苻坚丝毫未听,再次错失良机———他依然执迷于他的宽宏大度。

但那些被善待的前高管却并不领情,他们并不甘心过这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日子,而是时刻等待着前秦乱象丛生,好浑水摸鱼。太元二年(377 年),前秦尚在巅峰时期,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农便暗中劝诫其父:“前秦大祸将至,父王宜结交英雄豪杰顺承天意,机不可失啊!”慕容垂虽笑而不应,但心中早有谋算。而其他慕容家族成员更是暗中勾结,四下串联,将慕容垂奉为反秦复国的领袖。

雪上加霜的是,一代名相王猛也先离他而去———375年,王猛积劳成疾病逝。这位明星职业经理人的去职,给整个帝国公司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题。苻坚痛失左膀右臂,却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才,对整个公司的驾控能力锐减,天下开始乱象萌生。王猛一直规劝苻坚的两点——— 防内乱、不可伐东晋,苻坚均未听从。

强行立项 再起征程

从前秦的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个庞然大物,拥有极强的实力,人口、军队、土地优势都非常明显,但架构宏大、组织混乱。

和一切新组合的集团一样,它各个环节的磨合并未到位。如果管理者继续养精蓄锐,把此前吞并的鲜卑、羌、丁零各族势力加以分割、消化,那么各种矛盾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消弭,前秦的强大也会有一个扎实的基础。

尽管有强大的反对声音,但苻坚却做出了另一个抉择:他要驾驭这个新组合的巨无霸集团再去兼并另一个成熟运转的公司———他把目标瞄向了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以此完成他统一南北的梦想,彻底垄断经营。

细看战双方的实力,的确极为悬殊:从人口看,前秦1600万,而东晋300万,农耕时代人口就是硬实力;从农业生产水平来看,前秦地处北方经济发达地区,而东晋处于南方未开发区域,完全是两个级别;从军队来看,前秦号称百万,实际也有97万之多(另有一说为87万),其中骑兵便有27万,而东晋前方迎敌的只有8万,仅为前秦一个零头;地域上,前秦拥有华夏十之七八,而东晋偏安江南,蜗居一隅;从领导人来看,符坚英明神武,伐凉灭燕,文武双全,而东晋的司马家族懦弱无能,大权旁落。

仅从这些对比看来,前秦占据绝对的优势,这应是一次没有悬念的吞并。

但且慢!我们来询问几个问题:前秦公司成员混杂,这一新的巨型兼并项目能否得到他们的真心支持?在局部对抗之中,占据全局优势的一方是否必然占优?如果此次兼并失败,会给整个集团公司带来怎样的冲击,是否做好了应对危机的准备?一旦失控,苻坚的位子还能保得住吗?

这一切问题,苻坚并没有担忧———“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是何等的豪气冲天,什么长江天险,我们的士兵每人扔根马鞭,便足可让其不再东流!

而整合不力的隐忧,在他的自大下,终于变成了危机重重。而那个叫淝水的一条河流,也正静静地等待着苻坚,即将改变他和整个前秦帝国公司的命运,还有两百年来整个历史进程的走向。

作者介绍

赵王,原名赵波,青年文史作家,供职于浙江教育出版社,著有《后三国风云》等书。

下篇预告

在内部这些不利因素的诱发下,前秦这个巨无霸公司如何在淝水之战惨败;一败之后,东晋并未进行全面反扑,但整个前秦公司却为何自行顷刻崩盘。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