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船舶业“驶入“强劲发展期

[摘要]昨天,中国最大造修船基地在青岛海西湾宣告建成,依托这一庞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已经形成造修船、曲轴、柴油机等关键产业组成,其他配套产业陆续跟进的高端产业群,青岛在中国乃至世界船舶工业版图中的位置,从未像今天这般引人关注。

昨天,中国最大造修船基地在青岛海西湾宣告建成,依托这一庞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已经形成造修船、曲轴、柴油机等关键产业组成,其他配套产业陆续跟进的高端产业群,青岛在中国乃至世界船舶工业版图中的位置,从未像今天这般引人关注。

有时候,梦想实现前的千百回努力,不过是寻找一个起点。对于胸怀世界的青岛船舶业来说,这一起点是海西湾。

昨天,中国最大造修船基地在青岛海西湾宣告建成,该基地陆域面积330余公顷、码头岸线长度5公里,拥有50万吨级和30万吨级造船坞各一座,30万吨、15万吨和10万吨修船坞各一座,600吨门式起重机3台,350吨、200吨、100吨门式起重机各一台,规划设计年造船能力近期为200万载重吨、远期将扩大到468万载重吨,修船能力212艘,海洋石油开采平台建造能力4座,救生艇建造能力500艘。

不仅如此,目前在青岛海西湾,依托这一庞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已经形成造修船、曲轴、柴油机等关键产业组成,其他配套产业陆续跟进的高端产业群,青岛在中国乃至世界船舶工业版图中的位置,从未像今天这般引人关注。

海西湾,一个多年前无法在地图上找到的名字,如今却随着远大梦想的实现声名鹊起。

引入大型船企 打造现代化造修船基地

海西湾,地处北纬36度线"船舶工业带",水深域阔,地质条件优良,地形地貌恰当,是国内权威专家公认的国内最好的大型造修船基地选址。上世纪90年代末,我市抓住世界船舶工业转移的机遇,将北海船厂搬迁作为振兴青岛船舶业的突破口,作出了引入大型造船及配套企业的战略决策。2004年,市政府与国内最大的造修船企业之一中船重工集团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北海船厂自此成为中船重工旗下的青岛北船重工公司,在海西湾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

青岛北船重工公司总经理在昨天的基地建成典礼上介绍,北船重工2003年底全面启动从青岛老城区向海西湾的搬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公司努力进行老厂与新厂生产能力的有效衔接,不但成功实现了整体搬迁,而且"经营生产不停",自2005年以来连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为打造海西湾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被列入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成为国家在环渤海湾地区重点建设的船舶工业重大项目,同时成为山东省重点支持建设的船舶工业基地,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曾明确提出,要把海西湾建成全国造修船示范基地。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予以大力推动,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2年,我市就制定了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并于2005年7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批准。该基地项目总投资7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同年11月,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造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此后,两座50万吨和30万吨造船坞陆续开挖,造船厂房、联合工场、制作中心、涂装中心、预舾装和总装场地、动力管网配套及600吨龙门吊、平面分段流水线等关键设备设施陆续投入使用。

最终,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于昨日全面建成,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对于提升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实现我国打造船舶工业大国的战略构想,具有历史意义。

依托海西湾基地 打造高端船舶产业群

作为培育高端产业集群的成功范例,我市早在规划建设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之初,就确定了这样的战略思路:在引进"大、高、强"船舶项目的基础上,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全力打造高端产业链和产业群,从而使一个屹立于船舶产业前沿、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大型船舶基地跃世而出。

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海西湾造修船基地项目,我市与中船重工不断加深合作,使后者将旗下的武船重工、海西重工等重要配套企业,以及有关研发机构新增的科研系统集成、大型船用配套总装能力,逐步转移到青岛海西湾发展。与此同时,中海油海工基地项目、中石油海洋工程项目、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项目等高端项目,也在集群效应的强大作用下,不断向海西湾聚集。

截至目前,围绕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我市陆续引进了中船重工"四厂三所"、中海油、中石油等国内外造船和研发、配套企业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投资亿元以上的船舶重点项目达到10余个,总投资近200亿元。这些项目普遍具有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显著特点,使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实现了从核心产业到配套产业的高层次聚集和延伸。

在我国,被称为船舶"心脏"的船用柴油机长期依靠进口,然而,在青岛海西湾,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今年4月建成投产,成为世界上最高效的低速船用柴油机生产工厂之一。而在两年之前,从炼钢、锻造到热处理、机加工等工序均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船用曲轴,在同样位于海西湾的青岛海西重工公司成功下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生产这种关键零部件的国家之一。

中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吴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青岛海西湾,围绕造修船基地已实现了大型曲轴、大型海工模块、高效船用机的成功聚集,做到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建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青岛海西湾已形成高附加值高新技术船舶、船用发动机、船用曲轴、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海洋工程装备等日臻完善的核心产业链,以及快速延伸的船舶配套产业链,藉此,我市船舶业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力,逐鹿世界船舶市场的资本日渐形成。

青岛船舶业 迎来动力强劲的黄金期

今年6月,国家工信部公布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1年前,中国船舶工业将重点发展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基地。在环渤海湾船舶基地中,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地位举足轻重。

而我市近年来在打造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同时,还规划了即墨、胶南两大船舶基地,由此,我市将形成三大船舶基地同步发展的局面。三大基地实行错位发展,其中海西湾为大型船舶、大型海洋平台、曲轴等产品生产基地,即墨主要生产特种船、工程船等,胶南主要发展10万吨级以下船舶和研发设计。

记者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我市将加快建设黄岛船舶工业集聚区,大力推进北船重工大造船项目、中海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中石油青岛海工建造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快建设即墨船舶工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投资20亿元的青岛扬帆船舶制造项目以及管舾船机配套等重点项目,推动特种船舶、工程船舶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胶南船舶工业集聚区,重点加大研发设计机构的引进力度,带动提升我市船舶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同时,我市还将推进压载水处理系统及通讯导航设备项目、船舶涂料项目、水面环保专用船舶设计建造项目、机舱设备成套项目等船舶配套项目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突出优势的游艇、集装箱产品。

随着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强势崛起,青岛船舶业已迎来发展史上动力最为强劲的黄金时期,逐鹿世界的梦想正成为无比确凿的现实。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