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激活ERP厂商 管理软件市场进入红海假相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成为信息化的关注热点。但是管理软件提供商在服务中小企业时,却踏入了误区:使用服务大企业的模式进入中小企业市场。将动辄几万、几十万的ERP照搬给中小企业,结果造成这么多年只有不到10%的中小企业使用了信息化这一令人尴尬的局面,造成了我国管理软件市场“进入红海”的假相。

过去的一年,在B2B电子商务网站领域,让人猛然发现开始形成新生力量。之前B2B主要有综合类和行业类,综合类以阿里巴巴、慧聪网等为代表,行业类以中国化工网、中华粮网等为代表。所谓B2B新生力量,指的是由管理软件厂商推出的融合了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的新型B2B。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前两类以撮合和搜索商机为主要功能的B2B网站均得到了高速成长。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中国的B2B网站已经达到了二千来家,一派繁荣。

SaaS激活ERP厂商

近年来,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占99%)成为信息化的关注热点。但是,管理软件提供商在服务中小企业时,却踏入了这样一个误区:使用服务大企业的模式进入中小企业市场。将动辄几万、几十万的ERP照搬给中小企业,结果造成这么多年只有不到10%的中小企业使用了信息化这一令人尴尬的局面,造成了我国管理软件市场“进入红海”的假相。

其实,现实给管理软件商摆出了这样一道课题:是像自来水公司那样给每一个家庭安装水管呢?还是卖一个水库?在经过几年的探索以后,他们把眼光一起投向了国外同行。

当今,SaaS(软件服务化)实践者在国外倍受追捧。凭借提供CRM“托管服务”,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Salesforce.com近年红得让人眼热;一个电子商务服务业务,让成立于04年的Demandware赢得两轮高达2200万美元的风投;而在google的重压之下,微软不得不于2005年推出Windows Live/Office Live网络服务战略……

二年前,美国《商业周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Salesforce.com、NetSuite以及最近上市的RightNow Technologies这样的公司正在彻底改变顾客购买软件的方式。”

我国管理软件提供商们从国外Salesforce.com等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看到了“蓝海”的存在。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对中小企业来说,安装水管当然是最佳方案!原因在于对十分看中成本的中小企业这样成本可以降至最低。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使中小企业要参与全球竞争,信息技术的应用早已被认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管理软件的“四高”(高价格、高技术、高服务、高风险)所形成的应用高门槛,使自身人财力先天缺陷的中小企业老总们万般无奈。那么,管理软件只有降低“贵族身份”而“平民化”,才能赢得中小企业主的“芳心”。

在这样一种思变逻辑的引领下,近几年来,管理软件商们开始了寻找进入“蓝海”的天梯。

“蓝海”新兴B2B

现实中,一个“蓝海”已经进入管理软件商的视野。

有关权威数据显示,2007年电子商务市场总规模达到17000亿元,其中B2B市场规模达到16900亿元人民币。当今中国有超过三千万的中小企业,其中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数量占总体中小企业的比例仅为10%多点,大量中小企业的采购、分销仍沿用传统渠道,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需求仍未得到充分的释放,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电子商务的这一现状让拥有IT技术优势,已处于成熟期而市场活力不足的管理软件提供商们,开始思索借力电子商务来发展自己的“蓝海”。

恰逢此时,ERP和电子商务专家们的“电子商务与ERP必将走向整合”的论断,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

我国著名管理顾问徐剑先生将ERP与电子商务的关系表述为“ERP+IT技术=电子商务”。他认为IT 技术和企业应用最好的结合点就是 ERP 系统, ERP 本身就是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 IT 技术的最新成就而发展的。而正是由于 IT 技术的大力应用,促使 ERP 系统能够基于 Internet/Intranet 实现作业管理,企业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

关于两者的关系,我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高绍华先生归纳了三点,很具代表性。

首先他认为一个企业有三条供应链,即物资供应链、资金供应链和信息供应链,ERP系统就是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施优化管理。而电子商务主要涉及到的是采购与销售业务,实质是网上电子采购和网上电子销售,它们只是使企业原有物流和资金流分别增加了一个入口和出口,并成为新物流与资金流的一部分而已。这就是说,通过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电子商务可以融入企业的供应链中。只不过对于网上模式,客户的订单、企业的采购单要由网上形成和交付,货币收支亦由网上进行。

其次他认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ERP 系统作用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其应用层次分为三层:决策层的数据查询与综合分析、中间层的管理与控制、作业层的业务实现。而电子商务主要在于作业层的业务实现,具体来讲,是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网上实现,也包括为市场营销提供网上辅助手段,例如,网上产品发布、网上商机搜索、诚信认证、即时通讯等。

最后他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目前的内外部条件,企业在引进电子商务时,不会完全摒弃传统的采购与销售模式,单单使用网上模式,而是两种模式、两个系统会共同存在,互为补充。当然,在今后,网上模式会越来越占优势。

因此高绍华说:“由于电子商务与ERP之间存在着种种密切的联系,我们不能再把它们简单地看作是独立的两个对象,而是应该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和研究它们。”

于是,有别于综合和行业这两类B2B网站,我国在B2B领域开始出现新生力量的身影。用友的移动商街、金蝶的友商网、金算盘的亿禧网、神州数码在线、速达亿商客……B2B新生力量呈齐步走之势,雏声开始响起。

ERP长出的“电子尾巴”

有理论说,ERP厂商向电子商务扩展属于典型的“长尾现象”。从上面那些管理专家的分析中就可以明显看出,由于电子商务与ERP有着那样密切的关系,拥有IT技术优势的管理软件厂商们向电子商务领域扩展实际上是一个迟早的事。

那么ERP厂商长出来的这一“长尾”与传统电子商务网站有什么不一样呢?

ERP厂商认为,传统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是一个“电子集市”,它帮助企业发布信息与搜索商机,起到撮合生意之作用。他们认为,其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管理功能,大致讲来它只管理了“交易中”这一环节。

在管理软件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ERP厂商,也许正是看到了传统电子商务的局限性,开始想像充分发挥自身IT技术优势,如何将两者融合,使内外数据信息共享,将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成功延展到了整个外部供应链的管理。国内在这上面先有实际行动的金算盘老总杨春(其2006年7月推出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就认为,这样的B2B网站除了传统B2B的功能之外,还多了一个无缝结合的管理后台――在线软件,因此可以实现企业交易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并且可以迁移到移动通讯网等上去“移动应用”。

ERP厂商认为,让B2B新生力量引以为傲的资本应该是,通过管理功能,这样的平台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基于其上下游的供应链,从而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在当今竞争已经从单体发展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时,并宣称这一特性尤其珍贵。

打开金算盘、金蝶(2007年8月推出全程电子商务平台)、速达(2007年10月推出整合在线软件的电子商务平台)等厂商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看到,除了发布及搜索厂家产品或服务信息外,确实多了一个业务管理(有的是在线软件)之类的频道。按照他们的设计,这一被赋予管理功能的内容不是简单挂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而是与其它功能无缝融合的,也就是说整个平台上的信息是无阻隔的流动,均在后台自动产生统一的信息流以便管理和决策。

只能算一条“鲶鱼”?

ERP厂商的这一“长尾”刚出现,应和之声不少。国内有专家就认为,这可能代表了未来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因为这种B2B的管理软件采用了SaaS在线租用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解决了管理软件厂商的新的发展问题。

当然,更多的是质疑之声。更多的专家认为,我国不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们的互联网诚信还没有好到中小企业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我们的安全问题同样不能让人放心。这些都是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发展SaaS业务的硬伤。计世资讯的曹开彬甚至认为单SaaS要想在中国实现赢利起码是2015年以后的事了。也因此有专家认为,ERP厂商现在经营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与阿里巴巴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要想后来居上实现赢利,显然难度相当大。

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面对新生力量的异军突起,相当敏感的马云显然提高了警觉性,也不得不于去年拿出新动作,迅速高调推出阿里软件。马云此举立刻招致业界诸多猜测,其是否期望借此打压“侵犯来敌”呢?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08年的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一股势力到底有多大力量来构成对传统B2B的威胁?再说严重点,其到底能存活下来吗?这是很大一个疑问。因为,毕竟传统B2B已经形成了其很大的一个用户圈,毕竟做电子商务与做管理软件有很大的不同。这一股势力如何聚集它的人气,成为管理软件提供商们首先面对的一堵墙;如何让客户接受SaaS模式应用又成为第二堵墙,这个在中国的管理软件应用还没有实践过。

客观的讲,目前B2B新生力量与其它两类B2B网站相比,还远未达到分庭抗礼的实力。它到底能分到多大地盘?对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造成多大影响?现在判断为时尚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它的不断成长,对繁荣中国电子商务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好事。

因此,相信包括马云在内的很多人,更多的是把管理软件进入电子商务这一转型动作,也许不过看着“一条鲶鱼”吧。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