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要为整个欧洲提供面包吗?

[摘要]日前,欧盟向微软又开出了13.5亿美元的巨额罚单,据称这笔钱将直接划入欧盟的财政预算。就是欧盟对于微软垄断的处罚业内一直存有很大的争议,就连欧洲的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欧盟对微软的判罚有失公允。

日前,欧盟向微软又开出了13.5亿美元的巨额罚单,据称这笔钱将直接划入欧盟的财政预算。平摊到每名欧洲公民身上就是2.75美元,足够他们买一杯咖啡了。而这也是自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宣战以来提出的最严厉处罚。之前,微软已经因2004年的反垄断裁决被欧盟罚款,加上此次的13.5亿美元,总罚款金额已逾25亿美元。到此,欧盟不知是得到了甜头,还是真的站在鼓励市场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角度,又将所谓的反垄断之手伸向了微软的Office及相关产品,其重点是微软的Office文件格式是否与其他公司的文件格式兼容。

果不其然,正值ISO(国际标准组织)准备投票表决微软的OOXML能否成为国际标准之时,业内曝出欧盟将对参与投票的ISO组织成员国是否安插了微软的相关人员调查的新闻,按中国的俗话说就是微软是否为了在此次投票中获得通过而走了各成员国的后门。与此同时,作为ISO成员国的我国的某些业内专家也撰文称,此次投票将是对于ISO公信力的一次考验,言外之意,如果最终的投票结果,微软的OOXML没有成为国际标准,ISO就是具有公信力的,否则反之。更有甚者以ISO在上周有关微软OOXML能否成为国际标准的BRM会议上ISO的官方声明撰文质疑ISO的公信力,并认为ISO在玩文字游戏,是引火烧身。当然其理由是上面笔者提及的欧盟正在调查参与投票的ISO成员国是否存在着为微软开后门的现象。从上述近期欧盟和我们国内某些人士的过激反映和做法,笔者认为,如果这种趋势得以蔓延的话,对于IT产业的创新和公平竞争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首先仅仅从上述有关ISO就微软OOXML能否成为国际标准一事上,欧盟就已经干预了ISO正常的审批流程,此时去调查ISO成员国,颇有乘向微软开出13.5亿美元的巨额罚单之威向ISO施加压力的意味,其目的无非是为了阻止微软的OOXML成为国际标准。先不说作为国际标准组织ISO,欧盟是否有那么大的权力去干涉,其实就其支持的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的文档格式ODF的行为看,已经违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据称,欧盟在对微软进行新的调查时,就已经要求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政府文件必须采用ODF格式,这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了与欧盟各成员国打交道的其他国家的政府,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文档的互通,他们也有可能被迫采用ODF格式。在微软的Office软件已经为多数用户使用(包括政府)和公布了最新互用性原则,并提高了多款重要产品(包括Office)的开放性的今天,一向以反垄断之名,为消费者利益着想的欧盟如何解释自己的这种强制性和近乎越权的行为?其实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出了名的。也许该有人来监管欧盟的“垄断”了。

其次就是欧盟对于微软垄断的处罚业内一直存有很大的争议,就连欧洲的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欧盟对微软的判罚有失公允。欧盟应该关注的是那些联手操纵市场价格的卡特尔,而不是像微软这样凭自身技术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欧盟对微软的处罚,究竟是有利于高科技行业的公平竞争还是妨碍了该领域的优胜劣汰,尚存争议。而美国司法部助理检察长托马斯"巴内特(Thomas Barnett)也表示,如果欧盟对微软态度过于强硬,则可能不利于全球IT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同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其实在软件行业内,多个标准和多款产品的共存更加有利于市场和用户的选择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对新技术而言,多种标准有时是有利于竞争的。当市场上刚出现一种新技术时,很难说某一种标准胜过另一种,但市场和时间会作出最终的选择。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保留多种标准共存是有意义的。当然,为保护用户的利益,必须解决不同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让用户自由选择切合其需要的产品。由此可见,微软提出的互操作性是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的,尤其是在微软已经占据办公软件市场绝对优势时,一味地支持所谓的没有实质市场影响力(市场和用户很少使用)的标准是违背市场规律,同时又会阻碍相关企业的创新,助长那些唯标准论的企业的惰性。这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将是极大的阻力。

第三如果是欧盟对于微软的罚款仅仅是数字的话,那么其产生的“破窗效应”则会对整个产业环境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其实早在2004年欧盟对于微软的垄断裁决就引起了业内的担心,认为欧盟的行为可能会招致连锁反应,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国家很可能会效仿欧盟,向微软开战。如今这一苗头随着欧盟对于微软13.5亿美元的罚款而开始出现。日前,在国内,有业内人士就暗示中国应该效仿欧盟把微软当成中国的提款机,甚至有的人认为,这是咱们的权力而不是微软的恩赐。笔者看到此在想,没有义务那里来的权力,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软件企业,先不说我们为整个软件产业,单就为中国的软件产业做了什么样的贡献?当我们的政府从资金、政策,直至自己的标准等各个层面予以我们自己的软件企业以大力支持的时候,我们的软件企业是否很好地加以了利用?我们除了强调微软所谓的垄断外,是否真正知道微软成功的精髓?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微软是是一家纯粹的私营企业,没有任何的政府背景,是它的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确立了今天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令人担心的是,我们有的业内人士和软件企业直到今天仍然没有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由此看来,欧盟对于微软的“破窗效应”已经影响到我们中国的某些软件企业,这在本已经浮躁的某些中国软件企业身上又加上了投机的心理,试想,如果这种势头蔓延的话,我们中国软件产业的创新动力将会被大大削弱,我们操守的振兴中国软件产业的理想将会蜕变,并为人所利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将是中国软件产业最大的悲哀。

写到此,突然想起了《甲方乙方》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国会不希望在1944年以前结束战争,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为整个欧洲提供面包”。而笔者想借用这句台词来通俗简单地总结一下欧盟近期行为的最终目的,那就是:“欧盟不希望就此结束对微软的反垄断战争,微软还没有准备好为整个欧洲提供面包”。看来微软真的要做好为欧洲继续提供面包的准备。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