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软件市场趋势:独立还是被收购?

[摘要]近几年来,工作流软件正在得到更多的开发与应用,成为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看,工作流由流程建模工具、外部应用接口、任务管理工具、流程监控工具、组织建模工具、界面定义工具(电子表单工具)和内部核心引擎等组成。

近几年来,工作流软件正在得到更多的开发与应用,成为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看,工作流由流程建模工具、外部应用接口、任务管理工具、流程监控工具、组织建模工具、界面定义工具(电子表单工具)和内部核心引擎等组成。

工作流软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应用需求的角度看,由于用户购买软件最根本的需求点就是改善管理,从这一基点可以将其分类为:以通信为中心,这类以电子邮件或短信等为底层技术的通信过程管理,适合于协作型工作流和不确定型工作流,而不适于生产型工作流;以文档为中心,这类基于文档路由,同外界应用的交互能力有限,许多基于表的管理型工作流可以用以文档为中心的工作流实现;以过程为中心,这种工作流系统对应于生产型工作流,一般建立在数据库之上,有自己专用的通信机制,并且提供了同外部进行交互的接口。

工作流软件自始便与其他软件系统有不解之缘。比如,工作流软件与中间件及其他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工作流软件在平台层面可以担当在其他应用系统(比如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等)之间穿针引线的沟通中间件系统;工作流软件与BPM软件的关系表现在:工作流软件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与BPM软件是一致的,很难完全分开;工作流软件与OA软件间的关系:工作流软件可以在应用层面上上升到OA的层次。

现状分析:4年增长5倍

根据CMP公司的最新研究数据,截至2006年底,不考虑嵌入其他系统的工作流软件,中国独立的工作流软件市场规模为2.27亿元,较2005年同比增长了37.6%。从2002年的0.35亿元到2006年的2.27亿元,其间市场规模增长了5倍以上。虽然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但是其增长速度仍然快于中国软件整体市场的平均增速。另外,如果考虑到嵌入到其他软件系统中的工作流软件,粗浅地估算,截至2006年,中国工作流软件整体市场的规模至少是独立工作流软件市场规模的3倍以上。

整体市场处于成长阶段

分析认为,如果将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几个阶段的话,目前,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正处于成长中期。

在2002年底以前,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基本上还处于导入期。之前,工作流软件的概念刚引入,应用层次所限,用户需求理念不清晰,本土厂商大多对工作流软件也没有深入认识。工作流的概念开始在OA、BPM等层面模糊地出现,本土独立的工作流软件还比较少。

在2003~2009年期间,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处于成长期。2003年后,在中国开始出现独立的、专业的工作流软件提供商,随着OA、ERP、CRM、SCM、BPM等应用解决方案的深入推进,本土用户与厂商也开始认识到各类不同的工作流软件的作用,更多的厂商开始推出自己的工作流软件。截至2007年下半年来,市场仍处于成长的中期。

目前工作流产品需求仍然集中在成熟区域、规模用户市场。从2006年到2007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工作流软件需求方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应用主要集中在部分规模用户市场。其用户主要集中在像政府、电信、金融、电力等相关行业,这些用户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0%。华南、华东、华北三个传统的强势区域市场占据了85%的份额。也就是说,目前工作流软件的应用还主要是集中在一些信息化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大型机构。

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向更多用户市场渗透的趋势。近期市场发展新趋势是,工作流软件向其他用户渗透的速度正在提高,比如在制造行业、医疗卫生、交通等行业都开始出现了工作流软件的应用。

BPR(业务流程重组)或BPI(业务流程优化)以及企业应用集成(EAI)的推进与深入正在成为应用工作流软件的源动力之一。用户在业务流程优化、重组以及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时,都将工作流软件作为重要的工具。

竞争格局纷繁复杂

从国内工作流软件市场的供给格局来看,可谓竞争格局纷繁复杂。各种不同类型的提供商充斥于市场之中,可谓三六九等。总体上可以上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是独立的、专业的工作流软件提供商。这类厂商包括:信雅达、东兰、西安协同、Ultimus等。其特点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但这些企业的独立工作流软件产品较为成熟,能支持较为复杂的工作流,但其市场一般是单项目规模较小。

第二种是大型的平台软件提供商。这类厂商包括:IBM、BEA、MS、Oracle等。其基本特点是规模大,品牌认知度高,产品成熟度相对更高。这些厂商在市场上的项目往往规模更大。但其缺点是,产品的易用、便捷性有待加强,仍需要在本土化与个性化等方面改进。

第三类是中小型的平台软件及协同软件提供商,比如中间件厂商也开始推出自己的工作流软件。这类厂商的代表比如普元软件、点击软件等,也开始推出了自己的工作流软件,并和自己的业务基础平台紧密集成,一起为用户提供支撑服务。

第四类是综合的应用软件提供商,一般是大型的ISV和SI。这类厂商包括:SAP、甲骨文、东软、神州数码、清华同方、中软、用友、金蝶等公司。其特点是规模较大,品牌认知度较高,其工作流软件和自有解决方案或应用软件集成得更好。但其工作流软件往往功能相对简单,多为自己在大型系统应用中所用。

第五类是开源软件厂商及其产品。其代表性产品包括:Shark、OSworkflow、jBPM、ActiveBpel等。其特点表现为新兴产品较多,在国内认知度还有待于提升。

未来展望:市场增速将放缓

随着市场进一步成长,分析认为,在2007~2011年中仍将保持不断的增长趋势,不过增长速度将逐年有所下降。一方面,工作流软件市场的成长与成熟,将推动市场规模的增长;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随着向协同软件、流程管理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的整合,独立的工作流软件市场规模将受到挤压,因而其增长也将受到限制。

两年后步入成熟期

预计在2009年以后,中国工作流软件市场的发展将迎来成熟期,市场供求格局将发生更多的变化。

在供给上将表现出以下两点:

未来几年中,随着大型的ISV/SI们更多地将工作流软件整合进入到ERP、CRM、SCM、BPM、OA、EAI等应用系统与解决方案中,并逐渐成为系统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流软件市场将逐渐进入成熟期。

与此同时,预计一部分独立的工作流软件将被其他的应用软件提供商所收购。在这一个阶段,用户将会意识到,大型的企业级应用都应该融入成熟的工作流软件模块与相关的理念。同时,另外一部分独立的工作流软件开发商也有可能将自身优势独立地发挥到相应的应用软件中(比如BPM、EAI、ERP、SCM、CRM等),并继续取得生存空间。

从需求变化来看,更多用户开始更清楚在中间件层次上的工作流管理与应用需求,以及在应用层面上的工作流软件需求,需求逐渐呈现出全面释放的局面。从质量要求来看,未来的工作流软件要具备支持企业应用集成方面的能力,并为企业业务过程管理提供分析能力,达到专业化、可视化、易用化、标准化与高度的集成化。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