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商的“短视”与“短板”

[摘要]不少中国本土IT服务商把无序竞争和盈利困境归罪于用户的不成熟和“土壤”不好,也有人责怪那些国际大型IT服务企业赚取了垄断利润,却让自己没饭吃。对于这些以前曾和自己有过同样经历――它们也吃过国际服务巨头的“残羹”――的印度IT服务商的崛起过程,值得中国IT服务行业中人深思。

不少中国本土IT服务商把无序竞争和盈利困境归罪于用户的不成熟和“土壤”不好,也有人责怪那些国际大型IT服务企业赚取了垄断利润,却让自己没饭吃。

的确,由于IT服务在中国起步比较晚,而且大部分企业对软硬件的投资比较认可,而对于花钱买服务还不太认可,国内相关的法规和管理规范也还不完善。在很多IT服务商“身心疲惫”的同时,一些在市场上积累和培育多年的国际IT服务巨头,如IBM、埃森哲、惠普等确实也尝到了IT服务的甜头。然而,这些受累于无序竞争、陷于盈利困境的IT服务商们,也许更应该从自身上找找原因。

其实,目前IT服务市场的无序竞争,与不少服务商的“短板”和“短视”有直接关系。在市场上,这样的现象很常见,一有项目,众多服务商就一拥而上,而根本不看这个项目是否适合自己做,“不管高端的,低端的,大的,小的,一拥而上”。而毕竟,很多客户还没有那么成熟,最后,厂商拼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口头承诺和价格。这样的项目做下去,自然会出现“厂商跑马圈地不赚钱,用户花钱不满意”的结果。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张烈生认为,要把服务做得有竞争力,需要具备四个要素:人及相应的技能、流程与方法、自动化的工具和管理。而后三点,却是国内IT服务商普遍缺乏的。所以大家只能靠拼“人”,而这样,就只能挣辛苦钱。

而且,由于很多IT服务商是IT出身,对于做产品或销售有经验,对用户的业务缺乏了解;IT专业知识是强项,却普遍缺少行业专家。很多服务商是在与用户的合作中边学习边做项目,这样难免让客户产生抱怨,影响对服务价值的认同。

一些有产业理想的本土IT服务商,迫于低端竞争的压力则在由低端向高端转移。而实际上,像IBM、惠普、埃森哲这样的国际知名IT服务企业都已经在中国市场培育多年,它们的优势就在高端。然而,与国际大型企业相比,国内IT服务商确实存在较大差距,何去何从,有人在思考,有人在摇摆……

尽管短期内IT服务市场还不成熟,但可以看到的机遇就要到来:中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化竞争环境的压力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必须依靠IT手段提升商业竞争力。IT服务的美好前景和“钱景”是勿庸置疑的。这需要服务商们把眼光放远,未来这个市场肯定会是实力和耐力的较量,也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那么,在这场较量中,本土IT服务商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哪里?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IT服务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局,一些印度的IT服务商正在崛起,它们依靠“成本”领先优势正在瓜分全球IT服务市场,迫使全球IT服务老大IBM也必须迎接这样的挑战,进行服务“产品化”变革(详见本期“总裁对话”《IT服务“产品化”应变》)。对于这些以前曾和自己有过同样经历――它们也吃过国际服务巨头的“残羹”――的印度IT服务商的崛起过程,值得中国IT服务行业中人深思。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