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

[摘要]尽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关于电子政务的理论,尤其是知识体系架构方面,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

尽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关于电子政务的理论,尤其是知识体系架构方面,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在前不久国家信息中心与美国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专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时,就有学者提出:“我国电子政务领域中的知识体系架构尚未搭建。”那么,该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知识体系架构的关系?专家和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将从哪个角度入手?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带来哪些有益的借鉴?

急需构建知识体系

“探索构建符合国际学术规范、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知识体系已经十分紧迫。”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在致辞中说。他分析当前电子政务的知识体系时认为,有三种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当前电子和政务的关系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层面上都还存在着一些表层化的现象,存在着一些简单化的问题; 二是电子政务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形成,存在着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改革需求的问题;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保障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关键。”

王长胜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研究。今年上半年,国家信息中心委派专家两次去美国做专题访问,世界银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多名专家也回访了国家信息中心,参加了一些学术活动。通过这些互访,国家信息中心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在合作开展电子政务研究方面达成共识,双方启动了包括“电子政务译丛”在内的多个合作项目。最后经过双方的协商,初步拟定翻译出版七部著作,涵盖了电子政务投资管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政务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政务信息资源保存、案例分析等等。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宏仁回顾了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提出目前中国发展电子政务有几种模式:1. 以核心业务为主线,推动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很成功;2. 以门户网站为主线的模式,但问题是大多数门户网站缺乏后台系统的支撑,很难做好面向公众的服务;3. 以门户网站加核心业务的方式,这样的系统成功率比较高。周宏仁强调,在任何情况下核心业务管理系统都要放在首位,不能片面强调“以服务为中心”。在现阶段,如果片面强调以服务为中心,片面强调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实际上很难有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目前电子政务研究工作,周宏仁提出几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研究方向:首先要构造一个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体系;第二个要完善政府信息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三个问题是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第四个问题是政府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工程;第五个问题是构造政府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

来自美国的经验

此次国家信息中心与国外合作的项目主要是翻译电子政务丛书,介绍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技术。从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以及硬件构建并不落后,有些更是超前于世界。在这个时候,如何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借助技术手段帮助政府建设电子政务就显得重要。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政府技术研究中心(CTG)主任Anthony M. Cresswell说,他所在的政府技术研究中心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与政府合作,帮助政府做研究,通过一些项目来推动政府的政策和一些做法。但是他认为,无论从管理还是从商技术等方面来帮助政府,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现任北美数字政府学会主席、美国政府技术研究中心前主任Sharon教授,则肯定了Anthony所说的这些挑战。她认为,面临的根本挑战是政府信息战略和管理,这个领域涉及到三个方面的知识:政策、管理和技术,这三个领域是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她说,不仅是美国、中国,在很多国家都遇到的问题是,信息系统承担了太多来自政府和公众的绩效压力,这就影响到管理者如何看待IT,使用IT,发挥IT的创新能力。

Sharon认为IT创新的压力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沟通的难度、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如何追求IT技术、规章制度等方面。她说,现在的挑战有很多方面,一点都不轻松。管理者要迎接这些挑战,要注意五个方面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是项目管理能力,保持IT技术与组织的目标一致;二是分析能力,是指理解政府的使命是什么,要使用相应的技术和信息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能力;三是信息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了解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这些数据的质量前后一致,对相关记录的管理;四是信息概念,即一定要了解一些IT的知识;五是项目管理的能力,包含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协调能力等。她认为,对于公共管理人来说,这五项核心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学者建议

国内各大高校都设有电子政务相关的课程。但是,一个问题是,高校所开设的课程都不一样,研究的方向也不相同。正如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院长杨凤春所说:“到目前为止,电子政务没有形成自己一套独立的学科体系。”

杨凤春说:“电子政务是一个学科集合,同时是随着社会技术条件和社会的发展状况,不断外延的学科的集合。”他建议要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要建设一个知识可吸取的、可交流的网络平台,同时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难题要解决,那就是如何把生活在现行体制“金字塔”结构中间的,受官僚制度、等级制度影响的官员的智慧解放出来,将他们的知识转化为一般性的知识,可以填充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提出了电子政务的“MART”理论,是指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四大要素,按照重要性排列就是:第一是管理,第二是应用,第三是资源,第四是技术。汪玉凯强调说,按照这个理论,就是把管理、应用、信息资源和技术这四者形成一个互动的关系,决定了在构建电子政务体系的时候一定不能完全技术化,管理要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上。他阐述说,现在研究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构成,强调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政府主管信息化的领导人。

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教授长期研究电子政务人才问题,他说现在电子政务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公务员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队伍是以技术为主,但在业务管理方面又是另外一个应用系统。”他提出构建一个中国政府CIO的框架,这个框架基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职责,就是履行什么样的职责;第二是公务员一般的能力框架;第三是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的,但是其他国家能够提供的经验框架等问题。他认为今后政府应该把政府的信息化以及信息化提供的服务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在当天的会议上,还有很多教授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有一些基本相似之处,那就是电子政务的知识体系是一个交叉学科,很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其次,知识体系的研究国内已经开始起步,各个研究机构的视角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同,都提供不同体系的架构设想。最后就是注重体系化研究和本土环境、实践结合,从理论出发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链接:

电子政务译丛项目介绍

“电子政务译丛”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政府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一项旨在推动电子政务研究的中美合作项目。译丛将由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和北美数字政府学会主席Sharon S.Dawes共同担任主编,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经中美双方协商,初步拟订出版七部著作。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